中新网上海7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
记者17日获悉,刚面世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下称:报告)显示,中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众多。在中国,AD及其他痴呆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年龄不断上升,女性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男性: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8倍;女性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
据悉,中国 AD及其他痴呆发病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和部分东北地区,包括四川省、上海市、辽宁省、重庆市、江苏省;中国 AD仍然存在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的现况,专科医生少,公众认知程度低。
关于AD的防治及相关临床试验,报告指出,从认知正常到罹患AD通常会经历5个状态。由于目前 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治愈 AD的治疗手段,因此疾病一旦进展为 AD将不可逆转。在疾病转归过程中,MCI(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被认为具有高度异质性。研究表明,MCI患者可以逆转为认知正常状态,因此在MCI阶段开展早期识别与干预是防治 AD的有效策略。报告指出,在疾病进展至需要临床介入之前,社区可充分发挥其作用,基于简单社区筛查——早期影响因素识别——非药物干预——照护者赋能的全流程模式,实现 AD的早期预防。
据悉,在识别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后,针对性地开展非药物干预是预防认知功能恶化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社区可开展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包括单一干预或联合干预。近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训练或干预方式逐渐增多。
报告梳理了目前已上市的 AD治疗药物种类,并指出,这些药物均以改善 AD临床症状为主。近年来,以 AD疾病修饰疗法为靶向的新药,尤其是针对 Aβ和 Ta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等成为抗 AD治疗的研究热点。此外,神经调控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也进展迅速。报告指出,目前 AD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应严格按规范进行。临床研究的透明性、合适的样本量、足够的干预和随访周期、恰当的评估工具、参考文献的完整引用等,仍需要改进和提高。
报告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医院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科陆续开设了记忆门诊,名称从最初的“痴呆门诊”“阿尔茨海默病门诊”等改为目前多用的记忆门诊。记忆门诊的出现使得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相对专业的诊治,并成为具备健康教育、慢病监测等重要功能的临床诊疗单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