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建,承载历史记忆;一条古街,延续城市文脉。

  拥有600多年建城史的天津,历史文化遗产丰厚,既有保留西式建筑群风貌的五大道街区,也有地域色彩浓郁的传统街区估衣街,还有以近代商业建筑群为特色的劝业场等。全市共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877幢。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来到天津古文化街,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殷殷嘱托,一以贯之。“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在听取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介绍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天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构建整体保护格局,延续历史风貌。

  天津较早制订颁布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将历史风貌建筑分为特殊、重点、一般三个保护等级,明确规定其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等不得随意更改。天津先后成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由市长担任主任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编制《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确定了“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2019年以来,天津在修缮保护、活化利用、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程和工作制度。”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说。

  天津注重发挥财政补助作用,引导激励社会资金参与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区保护。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静园、曹禺故居等数百幢重要历史风貌建筑获得资金支持,得到科学合理保护利用。

  近年来,天津已实施12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让一大批全国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焕发新生、绽放异彩。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承德道历史文化街区里有一座近百年的历史风貌建筑,这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利用好这座历史建筑,天津多部门调研协调,开展修缮保护,还引入社会资源开设了向公众开放的数字艺术博物馆。“在修缮保护基础上注重合理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使其更好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威说。

  既要保护好历史风貌建筑本身的形态,又要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天津印发《天津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实施方案(2022—2025年)》,通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互,推动历史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深厚滋养和有益支撑。

  春季的“五大道海棠花节”一路繁花,吸引百万人观赏;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少年强”课本游沉浸式体验项目,被评为天津“2024年度博物馆优秀社教案例推介”十佳优秀案例;古文化街历史街区聚集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假期还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非遗主题市集……如今,16个历史文化街区“津韵”不同,活力竞现。

  今年上半年,天津游客数量明显增加,铁路客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21.8%和12.9%;1至5月,天津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4.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天津将进一步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迹保护,大力推进商贸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富有天津特色的文旅品牌。(人民日报)